西安惠安中学是鄠邑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是鄠邑区首所省级重点中学、陕西省首批标准化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校园文化浓郁,校园环境优美。惠安中学以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契机,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着眼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实施“课堂革命”,打造“三个课堂”,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凝聚共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刻认识“双减”意义。学校通过教师大会、教研活动、家长学校宣传学习《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精神,学习省市区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教师、家长的思想工作,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引导舆论,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逐步完善“双减”制度。本学期,学校以落实“双减”政策为契机,修订完善了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要求,将“双减”相关要求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之中,制定了《惠安中学作业管理制度》《惠安中学课后服务方案》,为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学校召开了《“双减政策”和“课堂革命”背景下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途径》专题会、期中教学质量分析会,引领广大教师立足各自科目、各自岗位,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改变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严格课堂管理、严格作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实现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总体目标。
严格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学校制定了《惠安中学作业管理制度》,教务处统筹指导,年级部主任协调执行,教研组长引领课堂及作业研究,备课组具体实施,班主任监督反馈,形成了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阅、效果反馈的完备机制。
明确作业质量要求。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作业设计要求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保持作业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针对性,达到诊断教学、巩固教学效果及知识拓展等目的;规范作业要求,落实作业设计“五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精选,数量适当,难易适宜,时长控制(每天不超过90分钟);作业设计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设置,始终坚持“统一作业”和“个性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规范作业完成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学校依据学情提出作业完成“四规范”。一是流程规范(写作业之前先看书,回顾课堂内容);二是用笔规范;三是书写规范;四是独立思考。为了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年级部统一划分时间段(30分钟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作业。
提高作业批改质量。作业质量要提升,作业批改和纠错指导是重要一环,学校明确要求:丰富作业批改的形式,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进行个性化指导。作业批改要求有等级界定、有鼓励性评语、有纠错要求。
严格作业管控措施。学校通过每日“作业清单”公示、每月作业检查反馈、作业问卷座谈等,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规范节假日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不断强化对课外作业管控。
提高课堂品质,确保学生学足学好
坚持四个关注。课堂是落实“双减”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是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的根本保障。学校秉持大教学观,积极开展“课堂革命”活动。课堂教学坚持“四个关注”,关注老师备课从“教”转向到“学”,学生学习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学习内容从“学科”增加了“跨学科”的内容整合,教学组织从“课时”到“单元”,确保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开展五项活动。学校相继开展五项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一是专家引领。学校邀请专家进校园作专题报告,校内校长进行分层次专业培训,教研组组织专题研修等活动,促进教师理念提升。二是同伴互助。学校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新进教师过关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引领教师深度研讨,互学互鉴、互帮互助。三是自我反思,通过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结合学情、教情,进行自我反思,达到反思中成长提升。四是落实课堂标准。学校及时完善《惠安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质量,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五是强化课堂指导。学校组织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部主任、备课组长四个层级参与的听评课活动,从不同层面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全面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优化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学校本着问题不过夜的原则,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及时为有需求的学生“加餐”“补钙”,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
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坚持自主选择、全面参与的原则,常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目前学生社团42个,其中书法、绘画、古筝、吉他、电子琴、民舞、汉服等艺术社团12个,为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搭建广阔平台。
拓展研学实践内容。每年组织学生前往农民画展馆、文化馆、博物馆、陶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发挥馆所文物、艺术遗产的美育功能,让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实行“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让学校回归教育主阵地,实施在教师,成效在学生。学校通过教师座谈、学生评价、家长评议等形式,及时倾听广大教师的呼声,深入了解学生的诉求,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及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修订考评体系,确保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陕西中考6月18日至20日举行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于6月18日至20日举行。参加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为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笔试科目为生物学和地理,共2科2卷,两科满分值各60分,考试时长各60分钟。八年级学生实验操作考试科目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和生物学实验操作,两科满分值各10分,考试时长各15分钟。九年级学生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化学、历史,共7科7卷... 【详细】
解决青少年成长“烦心事”——陕 累计募集捐款和物资5900余万元,援建革命老区希望小学12所,直接服务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灾地区青少年6万余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共青团陕西省委希望工程公益志愿指导中心、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实施陕西希望工程“七助一度”行动的具体成果,也是社会爱心的流动、善意的绵延。陕西希望工程“七助一度”行动,以提升服务青少年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助推助学兴教、助魂育人、健身强体、科... 【详细】
教育部等四部门:竞赛结果不作为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近日,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对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制度,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更好地发挥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 《管理办法》要求,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