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村道平坦干净,一处处庭院整洁有序,一张张笑脸荡漾出新生活的幸福和喜悦……盛夏时节,走进龙乡黄陵,随意打卡一处村庄,看到的都是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新图景。这一切,得益于黄陵县深入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近年来,黄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整治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件大事实事”,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大投入、强化督导,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行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引导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多措并举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科学编制镇村规划。县委、县政府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统筹谋划,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掘各村自身优势,找准定位,量身编制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确定了“魅力果乡”“乌金小镇”“旅游名镇”等发展方向,做到了乡村建设有规可依,规划引领体系进一步完善。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八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以农村“三堆六乱”治理为重点,动员群众集中整治清理房前屋后、巷道沟渠,背街小巷、畜禽养殖场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倡导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总量,做到日产日清。同时,有序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目前,完成农村冬季清洁取暖改造1002户。乡村生态振兴示范村完成清洁取暖改造712户,其中煤改电完成656户,煤改生物质56户。今年以来,结合农村疫情防控特点,分阶段有步骤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截至6月底全县累计投劳3680余人次,投入村级保洁员396人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363.3余吨,清理沟渠347.1公里,清理畜禽粪污57.6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编制了县域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布点规划,建成投用垃圾填埋场3个,垃圾中转站9个,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体系,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设施配套,县财政累计投资630余万元,配套户用垃圾桶21000个,垃圾中转箱460多个,垃圾清运车14辆,农用吸粪车19辆,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清运问题;同时,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反光膜回收利用,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反光膜回收率达到98%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现105个行政村清洁乡村全覆盖,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现了突击性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根本转变。
开展村庄污水治理。研究制定《黄陵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按照延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建成污水处理站9个,实现农村污水有效管控行政村25个。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坚持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谋划、同步实施,组织开展村庄绿化工程,全县105个行政村的民居住房和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提升,累计改造民居住房1274户,年度农村危房改造率达100%;新建机井4眼,新增提引蓄能力33万立方米,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安装路灯800余盏,农村公共场所和主要道路亮化率达到95%以上;新建改建村庄道路45.9公里,行政村通村道路及巷道硬化率达100%;通讯网络普及率达到90%以上;植树5.86万棵,村内道路和广场绿化率为35%。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全县105个村实现综合型活动阵地全覆盖,标准化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小超市、卫生室、警务室、电子商务购物点等公共服务设施,群众不出村就能办理存取钱、交话费、缴合疗、领低保等业务,加快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同时,今年改造维修广场3个,中心村活动广场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完善文化广场、文化墙、村名标识等。
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坚持抓点带面,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推动,围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按照“五化”(即村庄道路硬化、村庄净化、绿化、亮化、主巷道墙美化)标准要求,集中力量开展示范村创建活动。截至2021年底,全县累计创建示范样板村12个,重点达标村64个,生态乡村105个,清洁乡村实现全覆盖。今年重点实施新城、河堤、南峪口三个示范样板村,隆坊街、南巨头、杜洛尾、张湾、肖川五个重点达标村创建工作。同时,重点对黄五路、五土路、香黄路、桐店路等主要公路沿线开展花草种植绿化、美化行动,种植花草44.6万平方米。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连着“大民生”,黄陵县一是坚持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总要求,扎实稳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2021年底,全县完成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9060座。今年实施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945座,目前已建成711座;二是扎实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摸排工作,建立村、镇、县三级摸排台账,分类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截至2021年底,1022座问题户厕全部整改到位。三是编制《黄陵县2022年农村厕所革命后期管护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完善村、镇、县三级改厕台账,确保10月底厕所革命管护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模式和“垃圾兑换银行”制度,在经济条件较好、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村庄推行收取卫生管理费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尝试。全县各镇办也结合各自实际,建立了“观摩点评制”、“环境卫生巷长制”及“三单定责,三旗促进”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随着黄陵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天蓝、地绿、水清、村美……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在龙乡大地徐徐展开。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