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构建农场发展三大体系 引领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2022-11-10 15:21:59      来源:西部在线

近年来,志丹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载体,通过构建“支撑保障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农场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共培育发展家庭农场3182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达到16.6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3.2%,家庭农场平均经营52亩,是全县农户户均经营面积的8倍;全县家庭农场年经营总收入4.5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收入17万元,是普通农户家庭收入5万元的3.4倍,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带动发展苹果30万亩、粮食28万亩、瓜菜3.97万亩,年生猪存栏64万头、羊存栏15.4万只、牛存栏1.12万头、家禽存栏28.2万只。志丹县家庭农场带动效果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与小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家庭农场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者和动力来源。

“四个保障”构建支撑保障体系,发展壮大家庭农场

政策保障。出台《志丹县关于激励扶持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的十条措施》《志丹县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镇办每发展一个50亩或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分别奖补1万元或2万元;村级50亩以上家庭农场达到20户以上或者流转耕地60%以上用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苹果的,每年奖补村组5万元;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每流转50亩土地以奖代补1.5万元,依次类推、逐档增加。共奖补家庭农场土地流转资金3000余万元。统筹各类涉农项目,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农资金,优先向具备条件的家庭农场倾斜,推进家庭农场仓储、烘干、晾晒以及保鲜库、冷链运输、农机库棚、畜禽养殖等基础设施,让家庭农场真正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中坚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926085329.jpg

金融保障。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金融服务家庭农场主办行制度,按照“农场贷款、政府贴息、一年一单、循环使用”的要求,推出了双基联动、惠农e贷、助农保、阳光贷等金融产品,提供“一对一服务”。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按照不低于50%的标准用于家庭农场贷款贴息,每年提供5亿元惠农贷款额度,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目前已为家庭农场发放产业发展资金2.5亿元,县财政贴息560余万元。与人保、平安、阳光等7家保险公司建立保险机制,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种类多、品种全、服务优、效果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示范家庭农场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凡是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中省市县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补助40%。

微信图片_20220926085315.jpg

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12个相关部门及镇办为成员的家庭农场培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细化职责分工,有效把握重点,狠抓任务落实,集中人力财力发展培育家庭农场。抽调县农经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县农技中心、县农机中心等单位专业技术骨干,成立了12支技术服务队,分别包抓12个镇办(中心)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指导家庭农场土地流转规范指导、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政策法律宣传等工作,有效保障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926084630.jpg

机制保障。建立镇办考核机制,把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夯实镇办主体责任,通过严考核硬兑现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了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合力。建立家庭农场考核机制,根据《志丹县家庭农场管理办法》和省市县《示范家庭农场管理办法》,建立评估体系,定期对全县家庭农场进行评估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付各类奖补。根据《志丹县家庭农场认定办法》,严格把好家庭农场准入关,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家庭农场经营资格。按照“五美一强”标准,开展“最美示范家庭农场”评选活动,评选出17家“最美示范家庭农场”。

“四个健全”构建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家庭农场质量

健全农村经营体系。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体系初步确立,县镇两级农村经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农经队伍进一步加强,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共培育产业大户3809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13家、家庭农场3182个,2020年9月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称号。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改造升级,13个镇办(中心)设有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站,并加挂农村产权交易站,设立分账号,可以独立办理土地交易服务,成功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有力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上线运行,村集体“三资”管理做到了“底子清、台账全、处置透明公开、经营管理规范”,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合法权益。

微信图片_202209260846301.jpg

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思路,着力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为家庭农场提供农机农技服务、疫病防治、产后整理等社会化服务。全县共培育3个龙头企业、28个专业合作社,76个村成立了专业化劳务队、果业服务队、农机服务队、植保服务队,为全县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服务,有效解决了家庭农场技术不足、劳动力短缺、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加工厂房1.jpg

健全人才保障体系。组织优秀家庭农场主参加电子商务培训、跨省和跨境交流学习,分批选送231名符合条件的农场主到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三年非全日制涉农高等职业技能教育。定期对家庭农场经营者、产业大户进行专业化培训,认证731名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职业农民,带动传统农民向懂市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与各大企业集团和咨询机构联合组建营销队伍36支,培养营销经纪人268名。激励3000多名科技干部、企业职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外出务工能人等投身返乡创业,创办家庭农场,带动更多的传统农民向懂市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c9c1b3c0f3434dd2fd36e197555fb35.jpg

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总要求,推进家庭农场全面提升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水平。开展产地环境净化行动,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1.9万亩。支持家庭农场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农产品全部进行产地质量认证,全程进行二维码追溯,从源头上筑牢农产品安全防线。完成“两品一标”认证产品34个,农(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项产业”构建农场经营体系,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引领苹果产业“做强”。紧盯建设30万亩绿色有机苹果基地为目标,围绕28条产业带和“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培育苹果家庭农场1958家,经营苹果面积达到8.95万亩,占苹果总面积的29.8%,家庭农场已真正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带领志丹苹果已融入到“延安苹果”大品牌战略中,农民在苹果产业链上稳步获得增收,并荣获全省苹果北扩西进先进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有机苹果基地示范县。

f3acd40741943c5ac5e1367ff25fe1d.jpg

引领畜牧产业“做大”。坚持“规模养殖、果畜循环、龙头带动、融合发展”发展思路,探索出“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新希望集团10万头种猪繁育基地和东方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带动家庭农场、村集体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建规模化养殖场42个,养殖和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数量达到590家,禽畜存栏达到88.72万头(只),百万头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基地已成为志丹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2c47bfb35f8b2fdc7a3841abce51f2a.jpg

引领设施农业“做优”。以胡新庄、保娃沟门、沙湾三大园区为中心,培育志丹县美雄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志丹大宝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等24家蔬菜及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建成育苗基地1个、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1个、设施瓜菜种植基地3个,瓜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23万亩,产量达到10.1万吨;种植食用菌210万棒,产量达到986吨,“志丹西甜瓜”“顺宁草莓”等品牌效益凸显,棚均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高粱基地2.jpg

引领粮食产业“做精”。志丹县粮食播种达到28万亩,其中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达到1365家,家庭农场种植粮食面积达到7.65万亩,占到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7%,家庭农场种植粮食单产比普通农户种植高出15%。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万亩、玉米增密度种植1.5万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2万亩;建立谷子新品种展示基地1个,展示品种16个;选育青薯9号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100亩。推广“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基地”杂粮发展模式,引导石磨坊农民专业合作社、永宁小杂粮加工厂等企业改造升级,开发谷子、荞麦、杏仁等小杂粮主食产品、方便食品,拉长产业链条。获批“志丹荞面”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培育“洛河畔”等农产品品牌8个,建立杂粮订单生产基地2.5万亩,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75亿元。(图文供稿:志丹县农业农村局)


推荐阅读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