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羊肚菌是一种很特殊的野生菌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机锗,因而被誉为“菌中之王”。羊肚菌在我国虽然分布很广,但由于它对生长的环境要求极高,因而多年以来,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湖北、云南等南方地域。
对我们陕西来说,不管是陕南、关中,还是陕北,都算不上羊肚菌的传统产区,很多人甚至连羊肚菌这个名字都没听过。但是现在,好像是“一夜东风送春来”,三秦大地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羊肚菌突然一下子就“冒”了出来,遍地都是。这个原本“滋生于野”的小小菌种,经过引进、试种、改良,在我们陕西很快实现了规模化的人工种植。一座座羊肚菌种植大棚拔地而起,衍生出一个颇具优势的新的特色产业。
眼下,正是鲜羊肚菌大面积成熟和集中上市的季节。编辑部每天都能收到来自我省各地有关羊肚菌的新闻报道,关于羊肚菌助农致富的故事层出不穷。本报今天特别刊选了其中几篇,与读者分享羊肚菌带给我们的“陕西故事”。
马坊村攀了一家“富亲戚”
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是实现助农增收的好产业。图为4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兴平市阜寨镇马坊村的羊肚菌大棚。 记者 文超摄
记者 杨小玲 通讯员 王楠 4月6日,天刚蒙蒙亮,张虎就来到兴平市阜寨镇马坊村的羊肚菌大棚内查看菌菇的生长状况。他小心翼翼地掀开大棚里拱棚上覆盖的薄膜,当看到一个个胖乎乎、黑褐色小伞状的羊肚菌完好无损,并且比昨晚又齐刷刷“长高”了1厘米多时,张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丝笑容浮现在脸上。“长势不错,今天终于又能收割了!”张虎开心地说。 张虎是汉中市城固县羊肚菌种植技术员,有6年羊肚菌的种植经验,之前一直在老家搞羊肚菌种植。去年,在省村社发展促进会的牵线搭桥下,兴平市阜寨镇马坊村与汉中市城固县莲花街道莲花池村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发展羊肚菌产业。当年10月,张虎和廖明亮作为村派技术员来到马坊村。 镇上经过前期充分的考察调研,决定和拥有成熟种植经验的莲花池村共同发展羊肚菌产业项目。项目由莲花池村出技术、出菌种、代销售;阜寨镇出土地、建大棚、出劳力,最终建设了占地380亩的320个羊肚菌大棚,由阜寨镇股份经济联合社旗下的阜盛祥专业合作社来具体运营。 从前期旋耕土地、播撒肥料、测量土壤酸碱度,到后期浇催菇水、调节棚内温湿度……张虎和廖明亮带领务工群众一丝不苟地劳作,丝毫不敢马虎。“我们种植的是汉中市培育的优质羊肚菌菌种。羊肚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土壤里有农药残留,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时,轻则会影响羊肚菌的品相,重则会造成羊肚菌‘夭折’。前两天,低温阴雨,羊肚菌立即进入了‘休眠期’。因此,这几天除了为大棚做好保温措施外,还要及时通风,为羊肚菌排除‘湿气’,这样才能让羊肚菌长势更旺,从而卖上一个好价钱。”张虎告诉记者。 自3月底进入羊肚菌的成熟期以来,张虎和廖明亮两人轮流值守,日夜不停地查看羊肚菌的生长状况。 羊肚菌在收获季也为周边务工群众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一大早,阜寨镇以及周边村镇的200多名群众就提着塑料桶、拿着小刀进棚开始收割。 “羊肚菌颜色变成黑褐色、纹路裂开才算成熟了。采摘时要轻、摆放要稳。要从菌柄处平着下刀,菌帽至菌柄之间要保留2厘米距离,这样品相才能完美。”对于羊肚菌的收割技巧,湾里村的务工群众刘娇已经了然于胸。只见她手起刀落间,一个个鲜嫩肥厚的羊肚菌被整齐地摆放在塑料桶内。“在这里务工,车接车送,还管一顿午餐。我每天工作8个小时,可以收入100元,很划算。”阜寨镇湾里村务工群众刘娇热情地介绍着,手头的活儿一点儿没停。 为了及时将新鲜采摘的羊肚菌烘干后卖上一个好价钱,阜盛祥专业合作社购置了3台烘干机,在羊肚菌的收获期日夜不停、“火力全开”进行烘干作业。“羊肚菌被烘干后,除了方便储存和运输外,售价也提高了不少。”阜盛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美婷一脸喜悦地说。 “阜寨镇羊肚菌种植‘初战告捷’,下一步,我们计划再进一步发展该产业。同时,联合莲花池村在阜寨镇建设羊肚菌菌种厂,并对羊肚菌进行深加工,让它成为阜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阜寨镇党委书记庞陕维告诉记者。 “我们还将邀请技术员为农户开展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吸纳全镇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加入进来,为大家开辟增收致富新途径。通过农产品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庞陕维表示。 4月5日,在位于周至县尚村镇张寨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陕西赤丰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采摘羊肚菌。 记者 吴莎莎摄 记者 吴莎莎 实习生 刘璇 4月3日,在位于周至县尚村镇张寨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排排覆盖黑色遮光布的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羊肚菌破土而出,雪白的菌柄撑起褐色的菌帽,就像一把把“小伞”。田兴武拿着小刀,挑选成熟羊肚菌从根部割下,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桶。 今年59岁的田兴武是土生土长的周至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央视的《致富经》栏目在介绍羊肚菌,觉得这是个短、平、快的朝阳产业,很是动心。于是,田兴武去了甘肃、湖北、四川等地考察羊肚菌产业。2016年9月,田兴武来到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考察,当地招商力度很大,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当年10月,田兴武就在此地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羊肚菌。羊肚菌11月下种,5个月就能采收。田兴武几乎每天都要到地里转转,看看羊肚菌长势,对丰收充满了期望。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3月初,松滋市遭遇了大风天气,一天之内温度从19摄氏度骤降到8摄氏度。凛冽的寒风中,田兴武200亩土地上的大棚全部倒塌,羊肚菌几乎绝产。 失败并没有击垮田兴武。2017年9月,田兴武回到周至县,注册了陕西赤丰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在家乡继续发展羊肚菌产业。 刚开始,田兴武与周至县一些园区合作,赤丰公司提供菌种以及种植技术,园区提供土地和设施,利润平分。这样运作了一年后,田兴武决定独立发展。2018年9月,他在周至县尚村镇张寨村流转了80亩土地,打造了羊肚菌产业示范基地,并且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带动周边村镇种植羊肚菌500余亩。 为了让羊肚菌走上更多人的餐桌,田兴武于2018年注册了“厚珍”品牌。“厚珍”牌羊肚菌一上市便深受好评,产品更是荣获2018年第25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2018年“周至礼物”旅游商品大赛金奖、2022年第四届广州世界农业博览会(世农会)“金棉奖”。 如今,凭借着优质的产品质量,赤丰公司与多家收购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并通过第三方代理商与商超合作,还利用抖音、微信等平台,积极拓宽销路。 目前,赤丰公司72个大棚的羊肚菌,已进入收获季。预计每亩可产300公斤羊肚菌,亩产值3万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记者 田若楠 4月6日,在蓝田县前卫镇大亮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一个个羊肚菌破土而出,长势喜人。现场,村民们忙着采摘,一片繁忙景象。 此时,在种植基地的另一头,还有一个更加忙碌的身影,她一边举着手机拍摄羊肚菌,一边详细地介绍着。她,就是大亮村党支部书记吴变勤,也是前卫镇羊肚菌种植产业的带头人。 最近一段时间,正是羊肚菌丰收的季节。为了提升销量,吴变勤每天都要拍摄视频,然后上传到自己的抖音账号、微信朋友圈等,吸引消费者下单购买。 2022年,前卫镇为助农增收致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羊肚菌种植产业从洋县引入大亮村,后又将云南的先进种植技术也引进来,并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记者了解到,大亮村首次示范种植的羊肚菌,每亩收入在3万元左右。 眼下,大亮村羊肚菌线下销售主要以批发等形式销往西安的餐厅和酒店,线上则是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淘宝等平台宣传销售。大亮村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供应的营销方式,将新鲜美味的食材送到广大消费者的餐桌上。 据了解,大亮村的羊肚菌从播种到采收约4个月的时间。村民采收后,可以将大棚翻耕,实现“一棚多用”。 “羊肚菌采收后,我们将种植西瓜、黄瓜、辣椒、西红柿等果蔬,既可减少重茬,增加土壤有机质,还有利于下一年羊肚菌的生长。羊肚菌和蔬菜轮作,一亩地一年最高收益达12万元。”大亮村村民程海荣说。 今年,前卫镇将持续深化羊肚菌产业,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和联农带农机制,全力打造羊肚菌种植产业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鸣雷表示,羊肚菌是一类珍稀食药用菌,具有重要的营养与药用价值,国内外市场需求强劲,经济效益极高。 近年来,我省有关科研院所在羊肚菌品种选育、外援营养袋优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栽培设施改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大大提升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水平,突破羊肚菌人工栽培对地域的限制,在陕南、关中、陕北各地进行了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全省栽培规模逐年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省羊肚菌栽培规模已超2万亩、亩产鲜菇达300公斤至500公斤,实现产值超6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李鸣雷表示,由于羊肚菌的菌丝培养与子实体培育对环境条件异常敏感,随着各地羊肚菌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羊肚菌栽培的潜在技术风险也在增加,国内部分产区出现了歉收或不出菇的情况,因此,有人把羊肚菌称为“羊赌菌”。为了实现产业良性发展,需要当地政府对发展羊肚菌生产进行有序、理性地引导,提高生产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