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市镇安县月河镇,有一处充满魅力的村落——西川村。这里,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西川村,干净整洁的通组水泥路蜿蜒伸展,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宁静祥和,河水清澈见底,路边金黄色的稻谷散发着阵阵清香。曾经受传统农业局限的西川村,如今在月河镇政府的精准施策下,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兴产业、促增收”成为核心任务,西川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的融合。依托丰富的品种资源,聚力“一村一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农技培训、物资供应、风险防范及农旅融合等“五强化”措施,逐步构建起“油菜 - 水稻”轮作种植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2021年,镇安金宏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入驻,犹如为西川村的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西川稻油农旅融合产业园顺势而生,建设了200余亩的“油菜——水稻”轮作种植基地示范区,并配备先进的加工生产线和仓储设施。年加工500吨的精制大米生产线、一条2000吨的油菜籽初选加工生产线,以及500吨的稻谷烘干存储仓,共同构建起一条完整、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在产业园核心区域,由西川村集体经济投资72万元建成的自动化育秧工厂格外引人注目。占地288平方米的玻璃温室种植大棚内,安装着先进的循环立体运动式育苗机,一次可培育油菜种苗330亩、水稻200亩,有效解决了稻油轮作中的时间差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激发了群众参与稻谷种植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西川村倡导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耕地质量,让清澈溪流与葱郁山林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走进产业园的田间地头,生机盎然。种植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号”,品质优异、产量稳定,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每年端午前后播种的秧苗,中秋前后迎来丰收,亩产可达650公斤左右,总产量约130吨。油菜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移栽,清明时节花开满园,吸引众多游客,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油菜籽成熟后,经过初选加工提炼出高质量食用油,提升产业附加值。
“油菜-水稻”轮作基地的核心种植区,承载着县委领导对粮油生产的深切关怀,是粮油生产的示范田,更是践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理念的重要阵地。县农机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实施“三喷一防”工作,确保粮食生产稳定高效。今年,产业园还在有计划地新增种植区域,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效益。
西川稻油农旅融合产业园不仅专注农业生产,更将目光投向农旅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依托区域内历史遗迹、著名人物等文化资源以及圆通寺、张仲墓等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油稻+旅游”新模式。打造特色民宿、水稻农家宴等乡村旅游项目,实施房屋改造、改厕改圈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为游客提供丰富舒适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目前,产业园正在继续投入资金,修建观光步道、产业生产道路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西川村,正以服务群众的“暖”劲,提“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幸福之笔”,绘制“安居乐业乐陶陶”的“和谐画卷”。西川稻油农旅融合产业园,作为月河镇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让农民受益,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农民群众绘制出一幅幅安居乐业、幸福满满的生动画卷。( 杨远彦 王雅萱)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