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贤在察看番茄生长情况(资料照片)。 王三合摄
目前,正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4月28日,记者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雨金街道照渠村的西安市蕃茄研究所看到,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200多名工人在棚里忙着给番茄授粉。 “好果子价格高,好种子收益更大。我们就是要培育‘值钱的种子’。”番茄育种专家、西安市蕃茄研究所所长赵军贤说。 1984年,赵军贤种植了从国外引进的黑珍珠香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让她对新品种的“威力”刮目相看。当年,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育种专家邀请赵军贤培育番茄种子。从此,她全身心投入番茄制种研究。 番茄制种是个既讲科技又费人力的活儿。“比照顾孩子还费劲,特别是遴选品种,必须进行纯手工处理。”赵军贤说。 一个番茄品种从开始培育到通过审定,大约需要10年时间。每年3月至7月,赵军贤几乎每天都扎在研究所遴选种子,进行人工授粉。每年8月至12月,她把种子带到广东、广西等地的育种点进行繁育。 赵军贤回忆:“过去,国内的小番茄种子被国外垄断,价格高,增加了种植户的成本,也严重压缩本土种业生存发展空间。”经过6年的努力,赵军贤培育出了可以“串采”的“粉提”小番茄品种。“串采”的出现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也让番茄产业有了“临潼智造”。“小番茄论个卖,1斤只能卖6元左右,而按串卖,1斤可以卖到10元以上,平均每亩地多赚5000多元。”她说。 赵军贤的小番茄品种“粉提一号”和“粉提二号”相继获得国家专利。 小小一粒种,牵动人心,孕育希望。20多年来,西安市蕃茄研究所为周边群众免费提供种子、种苗,帮助群众增加收入500多万元。 在临潼区,除了赵军贤,还有一批农业科技专家也投身于番茄良种创新研究。 “目前,全区番茄制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年产番茄种子3万公斤以上,已形成了12家番茄制种公司。”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范相辉介绍,临潼区目前已有40多个优质番茄品种,其中小番茄粉果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45%。 如今,临潼区的部分番茄品种已达国际同类水平。临潼区正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努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王三合)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