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展示蓝田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丰硕成果,6月8日起,中共蓝田县委组织部在“蓝田党建”开设“镇街党(工)委书记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栏,推动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奋力谱写蓝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焦岱镇党委书记 耿红波
焦岱镇位于蓝田县以南17公里处,距西安市45公里,辖15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万人,党员753人。总面积45平方公里。
步入新征程,焦岱镇将抢抓乡村振兴历史机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总要求,围绕“文化育镇、产业兴镇、生态美镇、旅游名镇、科技强镇”的“五个一”发展思路,深度挖掘镇域特色文化内涵,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着力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发展大集商贸、乡村旅游,助力特色产业升级,全力打造“三农”升级版,坚持“农旅”深度融合,探索乡村全面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
抓项目、育品牌,产业兴旺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优势彰显、规模聚集”原则,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佘家湾“企业+电商”经济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张家村、樊家坡村、荣家沟村等6个村100多个大棚建设,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打造万亩稻禾田园综合体项目,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农户规模种植,力争实现设施农业种植500亩;着力实施特色农产品提质工程,加大实施“焦岱果园、焦岱蔬菜”两大地区品牌,发展焦岱无公害辣椒、“鼎湖”西瓜、“张村”饸络、“谭式”甑糕、“焦岱牛肉”等既有品牌,进一步创新提升,扩大知名度、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爱家园、忆乡愁,生态宜居
巩固佘家湾、张家村、侯家扁、樊家坡等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提升绿化、亮化工程,精心规划焦岱街、柳家湾、鲍旗寨三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村庄净化工程,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巩固现有美丽乡村成果;深入挖掘鼎湖宫历史文化底蕴,精心保护鼎湖宫遗址,扩大焦岱古集镇的文化内涵,不断拓展焦岱大集在蓝田乃至西安贸易集散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校政合作,5月20日与西京学院联合创办“数字乡村振兴学院”,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新路径,开展“互联网+数字乡村治理+智慧农业电商直播运营+新媒体赋能乡土文化传播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共建鲍旗寨美术文化写生基地;落实林长制,持续改善秦岭峪口洋峪村月牙山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吴家寨村民宿建设,推进张家村设施农业果蔬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焦岱特色、民俗风情、农家韵味的精品景点,把焦岱打造成独具乡村魅力、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投资优选地、乡村旅游目的地。
树家风、促民风,乡风文明
近年来,焦岱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家风家训活动,动员群众参加优秀家风家训评选,焦岱街杨锐获“西安好人”“陕西好人”称号;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已命名“星级文明户”1500余户;评选“好儿媳”192名、“好公婆”187名;组织开展励志贫困户评选活动,评选出贺田娃等一批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召示范效应得到充分彰显,在全镇形成积极向上,争当先进的社会风尚。同时所有行政村建立“一约五会”,探索“枫桥+乡约”社会治理模式,从制度层面不断强化群众的参与度,共同建设美丽文明和谐焦岱。
强引领、练内功,生活富裕
巩固提升柳家湾村易地搬迁脱贫成果。按照有关要求,为其配套10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移民安置点周围建设蔬果大棚;加快张家村、樊家坡、荣家沟,水泉等6个村设施蔬果大棚,提供就业岗位850个,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持续加大稻禾田园综合体二期建设,规划实施焦岱镇旅游名镇A级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商贸流通区域,让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在集贸上流通。不断巩固全镇875户3026名脱贫群众的产业基础,多方创造增收渠道,带领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加快实施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盘活集体资产,激发农村活力。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培训机制,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灵活方式密集开展特色农业种植技术和厨师、家政等劳动技能培训,让广大群众人人都能掌握至少一门致富实用技术,为推动焦岱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夯实智力支撑、注入不竭动力。
强班子、带队伍,治理有效
坚持党建为统领,牢固树立“用心工作、用爱服务”的理念,认真实施能力素质筑基、骨干队伍塑造、基层堡垒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才培育、乡风文明治理等“六大强基”工程。抓党建、促振兴、强治理,定期开展支部班子研判,每周由支部书记汇报工作,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排序。对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加强培训频次,选派支部书记参加市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真正把支部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着力选拔培养优秀后备干部,储备年轻干部30名,确保村级班子梯次衔接。拓宽纠纷化解渠道,探索邻里共建文明,让邻里之间更亲近,社会更和谐;健全完善巡防机制和管理制度,实现辖区内重点部位和交通主干道监控全覆盖,认真开展“平安村镇”“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保障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来源:蓝田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