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聊“盲盒”、定制“恋人”,虚拟陪伴暗藏“甜蜜陷阱”

2022-03-15 18:18: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天津3月15日电(记者白佳丽、栗雅婷)从几十元的“陪聊盲盒”,到上千元的定制“虚拟恋人”,近年来,虚拟陪伴服务已成为年轻人在网络上寻求心灵慰藉、吐露心声的新兴手段。但记者调查发现,虚拟陪伴背后存在收费套路、内容暧昧、未成年人参与等诸多问题。专家认为,陪伴经济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也要谨防“甜蜜”背后的陷阱。

  网络上的陪聊店铺广告

  虚拟陪伴上线,年轻人找到新“树洞”

  哄睡、整蛊、求安慰……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电商平台购买陪聊服务,“尝鲜”虚拟陪伴,向“陪聊师”倾诉交流、吐露心声。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发现,搜索“小哥哥小姐姐”“树洞”等词汇时,能够找到不少与付费陪聊相关的店铺,服务主要涉及普通聊天、哄睡、叫起床、督促学业、辅导论文、考研交流、整蛊等,按照聊天时长及陪聊人员的级别收取费用。

  在一家陪聊店铺的评论区,记者看到有人在考研失败后寻求鼓励和安慰,有人在失恋后寻求悲伤情绪的出口,还有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希望得到他人的建议。

  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给出评价:“憋着一肚子话,说给朋友怕被吐槽,只能和陌生人倾诉”“很多在现实中没法和亲人朋友说的话,在这里得到了很有帮助的答案”……

  网络上一家陪聊店铺的报价单

  看似“真情”,背后却暗藏陷阱

  记者选取了一家提供陪聊服务的店铺,客服告诉记者,店铺中的“小哥哥”“小姐姐”有随机盲盒、金牌、镇店、男女神、首席、锦鲤等不同级别,最高级别的一小时收费150元,一天收费666元。

  记者下单了一款“小哥哥随机盲盒”陪聊服务,下单后“小哥哥”添加了记者微信,聊天以文字和语音形式进行,收费为30元一次,聊天过程中记者可以自选话题。看似“真情”的陪聊,却在记者亲测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个个套路。

  聊天过程中,“小哥哥”不断用“希望听听声音、连麦聊天更省时间”为由,劝说记者将语音文字聊天升级为价格更贵的连麦聊天,并不断用“时间快到了,好不容易遇到聊得来的人,好想继续聊”等“甜蜜话术”催促记者续费。当记者以微信红包形式转账给“小哥哥”续费后,淘宝买家却表示钱需要直接付款给平台,并表示对记者已经续费毫不知情。

  除续费套路外,记者发现商家对陪聊内容少有监管。“下单者会要求我叫他们‘宝贝儿’‘亲爱的’,但其实我内心对这些称呼已经麻木了。”一名陪聊师告诉记者,“这一行很混乱,一些陪聊师会聊‘有颜色’的话题。”

  记者在某些交易平台上也发现,一些陪聊店铺文案语言暧昧,如“想聊什么都可以”“感觉很寂寞,哥哥们需要再来”,并配以穿着暴露的美女图片,许多卖家直接表示“可以聊‘有颜色’的话题”。

  陪聊双方人员的年龄也没有明确的限制。有从业者坦言,不少陪聊师都是学生,有些还是未成年人。记者询问一家店铺客服,是否设定顾客年龄下限,客服表示:“对您的年龄没有要求。”

  此外,在互联网平台上还有不少招聘陪聊、陪玩人员的广告,宣称“简单聊聊天,陪着玩玩游戏,就能赚钱啦”“找兼职,空闲时间陪聊天,不仅赚钱还能收获甜甜的恋爱”。

  一名商家告诉记者,店内陪聊师都经过面试,但其店铺中的“小哥哥”却向记者透露,“从网上随便下载一张‘猛男’照片就可以应付面试,还有人专门购买变声器,所谓的面试很容易通过。”

  “触不到的陪伴”应有触得到的底线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亲人朋友时空距离上的疏离,人们内心的孤独感会增多,虚拟陪伴是一种缓解孤独感的有效途径,也符合年轻人的猎奇心理。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心理讲师培训导师王春谊认为,陪伴经济满足了部分人的真实需求,如得到认同、关注、支持等。

  但他强调,将真实社交关系虚拟化,且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服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不提倡的。“这种陪聊、陪玩的方式,短期可以解决心理需求,但从长期来看,会让感觉孤独的人更加陷入孤独中,更难与现实世界连接,甚至产生不安全感。”

  专家提醒,因为陪伴服务具有隐蔽性、私密性等特点,提供的服务内容相对抽象,提供服务的途径主要是社交软件,因此买家要有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不要主动购买涉黄产品,如果对方主动提供,买家也应及时举报。在陪聊等过程中如发现聊天变味,提供裸聊等色情服务甚至引导套路贷等,应及时报警。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荆认为,鉴于陪伴服务隐藏的“灰色地带”很难被发现,需要商家对陪伴服务的内容和行为事先划定边界,如在陪伴服务合同中列明规范。此外,专家认为,平台也应该负起监管责任,加强审查和管理。

  在陪伴服务过程中,还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对此专家建议,陪聊师和客户很容易被对方录音甚至录像,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双方的隐私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专家提醒,在聊天时不要透露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王春谊还建议,对陪聊人员应该有相关的培训和监管。“否则服务过程中一旦运用不正当心理学方法,还可能引导对方产生情感依附,易成为违法犯罪的高风险区。”


推荐阅读

“反向消费”渐流行 老牌国货成 西安某超市货架上摆放的西安本土品牌冰峰饮料。 见习记者 李子言摄摄图网近期,以蜂花为代表的众多国货品牌在抖音直播间上线了79元套餐。作为这次国货热潮的领军品牌,蜂花产品没过多久就卖断货了。与此同时,蜂花抖音官方旗舰店呼吁广大网友关注国货品牌:“很抱歉通知大家,由于产能跟不上,蜂花真的没货了。但是除了蜂花还有很多正在努力的国货,大家可以多关注它们。”日前,记者进入不同国货品牌的直播间看到,蜂花护发素... 【详细】

放心消费 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3月10日,消费者在西安曲江大悦城“消费维权直通车”咨询退换货相关流程。 ■ 全省消费环境总指数由2017年的79.06增长至2021年的84.37■ 2021年,全省公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35万家,涵盖15个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行业2021年,我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入手,把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作为拉动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详细】

“双11”向新而行的比拼 11月10日,位于西安曲江金地广场的永辉超市举办商品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前往选购。记者 张辰摄从2009年的第一场“购物狂欢”开始,“双11”已逐渐成为透视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扇窗户。10多年来,无数模样不同、境遇不同的普通人,用千千万万份微小但丰富的账单,汇聚成独属于“双11”的热闹与喧嚣,也记录下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巨变。眼下,“双11”又一次激起人们的消费热情,催生出更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详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