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秀山的“电商经济学”

2022-04-07 09:52:5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王金涛、伍鲲鹏、李晓婷

  电商不就是在网上卖东西嘛?许多人这样认为。记者近日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采访发现,电商在这里已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子”,牵动着不少产业的“神经”。

  以沈从文著作《边城》闻名的秀山县地处武陵山区,距重庆主城有420公里车程,“边缘化”区位一度影响其经济发展。2014年以来,秀山抓住网络经济发展机遇,创建电商产业园,力促各类电商向园区集聚。如今,秀山电商产业园已吸引385家电商企业入驻,培育电商主体2500余家、网络店铺2.3万个。

  3月24日,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电商产业园内,工作人员将来自其他地方的商品按订单打包出货。 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95后”廖衡一家曾是秀山农村贫困户。初中毕业后他外出打工,当过理发师、卖过文化衫。2016年,他听说家乡大力发展电商,回乡创业,在优惠政策支持下开起电商公司,2021年公司销售额达4000万元。

  在秀山,电商强势崛起,拉动的首先是物流业,而物流业发展又让电商“如虎添翼”。因看好电商的规模优势,快递企业韵达在此建立了区域性分拨中心。在秀山现代物流园的仓储库房,记者看到在重庆主城生产的一箱箱某品牌麻花。管理人员说:“在网上买这种麻花,很可能由秀山电商接单。电商多,物流成本就低,不少非本地产的商品都在秀山集聚后出货。”

  3月24日拍摄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现代物流园。 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资料显示,过去5年间,秀山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05亿元、网络零售额136亿元,卖出价值64亿元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发出1.1亿个快递包裹。从鸡蛋、柑橘到火锅底料,无数山区特产汇聚于此,又通过快递奔向全国。

  电商和物流业相互促进,并非第三产业的“独舞”,第二产业也随之“起舞”。当尝到甜头的边城电商们需要更多货源来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求时,秀山也成为众多生产型企业的筑梦之地。

  主要生产火锅底料和自热火锅的秀山县富农食品有限公司6年前销售额仅几十万元,而去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与当地50多家电商主体进行销售合作。“绝大部分产品都是网销出去的。”公司负责人陶庆和说。

  依托完善的物流与电商产业体系,秀山打造了13家休闲食品企业,投用自热火锅、手撕面包等电商加工线58条,并将本地20余款生鲜农产品及休闲食品打造成电商“爆款”。海王、步长、红日等三大上市药企也入驻秀山,建成百亿元级中医药产业集群。

  二、三产业“联袂起舞”,也带动沉睡于大山的农产品“接二连三”。在秀山县清溪场街道,蜜柚成熟后,农村电商一边直播采摘过程,一边网上叫卖;在钟灵镇,采茶工人背着背篓、提着篮子穿梭在茶园中采摘春茶,把采摘好的茶叶送往加工企业,再通过邮包销往国内外。

  3月24日,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现代物流园内,一家企业的员工在搬运包装好的方便食品。 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秀山还建立了“政府引导+农户自愿+企业包销”机制:政府引导产业布局,电商企业结对帮扶行政村,以销定产、实行包销;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当“中间人”,负责品质管控、选品销售,让诸多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农产品,走出了云雾缭绕的武陵山区。

  先发展电商,以电商带动物流,物流又“补血”给电商,同时电商带动绿色产业、特色农业发展,一、二、三产业最终实现融合发展,这就是秀山的“电商经济学”。受益于此,从2016年到2021年,秀山县GDP从150.62亿元增至340.94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


推荐阅读

“反向消费”渐流行 老牌国货成 西安某超市货架上摆放的西安本土品牌冰峰饮料。 见习记者 李子言摄摄图网近期,以蜂花为代表的众多国货品牌在抖音直播间上线了79元套餐。作为这次国货热潮的领军品牌,蜂花产品没过多久就卖断货了。与此同时,蜂花抖音官方旗舰店呼吁广大网友关注国货品牌:“很抱歉通知大家,由于产能跟不上,蜂花真的没货了。但是除了蜂花还有很多正在努力的国货,大家可以多关注它们。”日前,记者进入不同国货品牌的直播间看到,蜂花护发素... 【详细】

放心消费 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3月10日,消费者在西安曲江大悦城“消费维权直通车”咨询退换货相关流程。 ■ 全省消费环境总指数由2017年的79.06增长至2021年的84.37■ 2021年,全省公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35万家,涵盖15个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行业2021年,我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入手,把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作为拉动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详细】

“双11”向新而行的比拼 11月10日,位于西安曲江金地广场的永辉超市举办商品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前往选购。记者 张辰摄从2009年的第一场“购物狂欢”开始,“双11”已逐渐成为透视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扇窗户。10多年来,无数模样不同、境遇不同的普通人,用千千万万份微小但丰富的账单,汇聚成独属于“双11”的热闹与喧嚣,也记录下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巨变。眼下,“双11”又一次激起人们的消费热情,催生出更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详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