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在西安市长安北路一家超市的冷饮专区,消费者在冰柜前查看价格标签、选购雪糕。
炎炎夏日,雪糕无疑是许多人清凉解暑的不二选择。可是,当消费者进入一家便利店,在冰柜里随手拿起一支其貌不扬的雪糕前去收银台结账时,店员报出的价格却让人“心惊”。 不知从何时起,雪糕价格从许多人记忆里一两块钱“平价”的个位数变成了“高价”的两位数。今年以来,高价雪糕多次冲上网络热搜。随手拿起一支“平平无奇”的雪糕,结账时可能会被出人意料的价格“刺上一剑”,“雪糕刺客”由此成为网络热词。 “雪糕刺客”的出现,给消费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剑指包括“雪糕刺客”在内的各类“价格刺客”。新规“亮剑”后,能让“雪糕刺客”知难而退吗?近日,记者对此进行走访,实地了解相关情况。 “雪糕刺客”上热搜 价格“隐形”伤人“无形” “角落里的雪糕给了我一个痛击”“千万不要乱拿不认识的雪糕”“贵的雪糕就是好啊,还没吃心就凉了”……社交平台上,关于“雪糕刺客”的吐槽比比皆是。随着雪糕越来越贵,“吃不起雪糕”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7月27日,记者走访西安市多家超市和便利店发现,如今雪糕市场上,5角、1元的平价雪糕已难觅踪迹,就连3元以内的雪糕都很稀缺。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带有网红属性的高价雪糕,售价大多超过10元。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受访消费者中,超六成消费者认为高定价雪糕的溢价太高。 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贵,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价格“未知”。市民李阳告诉记者,自己就因为雪糕不标价而“中过招”。 “在冰柜的角落里,拿了一支包装普通的雪糕,结账时,接近17元。当时很震惊,又不好意思放回去,我只能‘含泪’吃掉。”李阳说,价格贵可以理解,但事先不告知价格,让人吃“哑巴亏”,很难接受。 当下,“雪糕刺客”更多出现在街边小卖部。 在西安市碑林区某居民小区外的小卖部,冰柜里摆满了各种雪糕,价格有高有低,都没有贴价格标签。店家表示,一开始也在冰柜上贴了雪糕价格标签,但时间久了,价签破损,慢慢就掉了。另外,雪糕品种太多,时常更新变换,价签整理起来太麻烦,干脆不贴了。 根据《规定》,商家应当根据商品和服务、行业、区域等特点,对所售商品或提供的服务明码标价,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而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嫌麻烦”是不少店家给出的未明码标价的原因。 伤人于“无形”的“雪糕刺客”,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心,也扰乱了消费市场秩序。 新规实施难禁绝 有的没标价有的“迷人眼” 《规定》明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新规的实施旨在防止高价雪糕“刺伤”消费者。新规实施后,是否真的震慑住了“雪糕刺客”呢? 7月28日中午,记者在西安市太乙路一家冷饮批发店看到,几个冰柜里的雪糕均没有标识价格。“我们店里没有‘雪糕刺客’,可以放心购买。”当被记者问及为什么不贴价签时,店家表示,“店内的雪糕有好几十种,根据顾客需求还会随时更换,没办法把所有价签都贴上。这些雪糕价格基本上在6元以内,顾客要哪个,我就会告知价格,稍微贵点的我还会提醒。” 7月27日晚,在西安市长安北路一家超市的冷饮专区,记者看到冰柜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价格标签。因为价签数量多,且全部贴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前一段时间来,价签还不是很全。今天雪糕都有价格标签了,但全都贴在一起,很难一一对应。”在店内选购雪糕的市民沈雪莹告诉记者,她想买一款雪糕,趴在冰柜上看了好几分钟才找到价格。 “价签密密麻麻,找起来十分不方便。希望价格标得能够更清晰直观一点,让人一目了然。”店内另一位消费者吴镭说。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多个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和小卖部,发现大型超市和连锁便利店大多已经在冰柜上标注了雪糕的价格,而部分便利店和小卖部仍存在价格标示不清晰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大型商超对《规定》落实明显优于其他商业体,基本能做到对冰柜内雪糕“应标尽标、标价醒目”,少数超市仍存在漏标和货签不对位的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 不标示或弱化标示均属价格欺诈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明确,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同时《规定》的出台,势必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促使零售终端贴上正确的价签。 “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都属于价格欺诈行为。”西安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执法人员表示,在雪糕销售的过程中,商家不仅要确保明码标价,更有义务让消费者能够清晰、容易地看到相应价签,价签和销售的商品距离过远,或者价签张贴得杂乱无章都容易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商家应该立即进行调整。 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对“雪糕刺客”乱象的遏制已初见成效。但是,要想真正击退“雪糕刺客”,还需亮出“组合拳”。经营者、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各方应协同发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市场秩序。 “‘雪糕刺客’其实并不是雪糕本身的问题,而是部分经营者没有实施明码标价。”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倪楠教授认为,单凭一纸禁令,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禁绝“雪糕刺客”,除了明码标价,还需要规范市场秩序。而作为品牌方,应该对产品进行认真审视,严格把控好品质,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上,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顾虑。(记者 周恒宇文/图)
“反向消费”渐流行 老牌国货成 西安某超市货架上摆放的西安本土品牌冰峰饮料。 见习记者 李子言摄摄图网近期,以蜂花为代表的众多国货品牌在抖音直播间上线了79元套餐。作为这次国货热潮的领军品牌,蜂花产品没过多久就卖断货了。与此同时,蜂花抖音官方旗舰店呼吁广大网友关注国货品牌:“很抱歉通知大家,由于产能跟不上,蜂花真的没货了。但是除了蜂花还有很多正在努力的国货,大家可以多关注它们。”日前,记者进入不同国货品牌的直播间看到,蜂花护发素... 【详细】
放心消费 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3月10日,消费者在西安曲江大悦城“消费维权直通车”咨询退换货相关流程。 ■ 全省消费环境总指数由2017年的79.06增长至2021年的84.37■ 2021年,全省公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35万家,涵盖15个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行业2021年,我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入手,把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作为拉动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详细】
“双11”向新而行的比拼 11月10日,位于西安曲江金地广场的永辉超市举办商品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前往选购。记者 张辰摄从2009年的第一场“购物狂欢”开始,“双11”已逐渐成为透视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扇窗户。10多年来,无数模样不同、境遇不同的普通人,用千千万万份微小但丰富的账单,汇聚成独属于“双11”的热闹与喧嚣,也记录下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巨变。眼下,“双11”又一次激起人们的消费热情,催生出更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详细】